返回 开局救了诸葛亮,刘禅爱死我了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45章 迁都长安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他心驰神往已久的长安,那个承载了汉高祖刘邦辉煌开国史的地方,如今似乎触手可及。

    特别是得知潼关城外的栅栏已经修筑完成,高台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筑中,如此长安城定然固若金汤,这些都坚定了刘禅立即迁都的决心。

    他迫不及待地宣布召集群臣上殿议事。

    大殿之上,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。

    刘禅高坐于龙椅之上,眸子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,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激动之情:“众爱卿,朕听闻长安城已固若金汤,此乃天助我蜀汉也!迁都长安,乃是朕多年以来的夙愿,今日欲与诸位爱卿共议此事。”

    尚书令蒋琬首先出列,他手持笏板,声音洪亮:“陛下圣明,长安乃天下之中心,迁都于此,不仅可以彰显我大汉威仪,更可借此机会整军经武,图谋中原,复兴汉室有望!”

    众臣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黄门侍郎费袆紧随其后,他温文尔雅,言辞恳切:“陛下,长安历史悠久,文化昌盛,迁都于此,定能吸引四方才俊,壮大我朝实力,且其地理位置优越,便于与四方通商,利国利民。”

    刘禅微笑着颔首示意。

    侍中董允也出列,他则更加侧重于政治稳定:“陛下,长安乃人心所向,迁都于此,可进一步稳固我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,消除边疆隐患,使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
    文武官员均点头表示赞同。

    秘书令郤正见状也赶紧出列,他则从文化角度进行阐述:“陛下,长安乃文化之都,迁都于此,不仅能继承汉室遗风,更能促进学术繁荣,让我朝文化影响更加深远,何乐不为呢?”

    刘禅闻言喜上眉梢。

    选曹郎陈祗也出列,他则从经济方面考量:“陛下,长安城商业发达,迁都后,我朝可利用其商业网络,促进物资流通,增强国力,为攻取中原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。”

    众臣纷纷点头表示同意。

    谏议大夫费诗也连忙附和道:“陛下,长安城防坚固,潼关城外栅栏已经修筑完成,而高台也正在修筑中,不日就可以攻下潼关,朝堂设在长安城内,安全自然没有问题。因此,微臣认为,迁都长安,实乃顺天应人之举,望陛下勿失良机。”

    刘禅微笑着点点头。

    然而,在一片赞同声中,散骑常侍谯周却显得格格不入,他缓缓出列,眉头紧锁:“陛下,几位重臣都认为迁都长安合适,但微臣认为还需谨慎考虑。长安虽好,但益州是我朝根本,若轻易迁都,恐失民心民望,且耗费巨大,恐国力难支。还望陛下三思啊!”

    刘禅听罢,沉吟片刻后,声音洪亮地道:“谯爱卿所虑也不无道理,但两害相权取其轻,两利相权取其重。综合诸位爱卿之言,迁都长安的利远大于弊。”

    “故朕意已决,迁都长安,乃我蜀汉复兴的关键一步。朕将亲自率领文武百官,共赴长安,开创我蜀汉的新篇章!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大殿之上瞬间掌声如雷,群臣皆被刘禅的决心所感染,共同期待着迁都长安后的辉煌未来。

    散朝之后,文武百官各自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憧憬,踏上了前往处理迁都长安这一重大国策的道路。喜欢开局救了诸葛亮,刘禅爱死我了请大家收藏:

第145章 迁都长安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