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汉朝兴衰史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4章 竟敢欺骗皇上的望气大师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sp;为了扬名立万,弄虚作假的新垣平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。

    以后文帝对改正朔,易服色这些事失去了兴趣,公孙臣也逐渐销声匿迹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文帝后元元年,文帝带着一班文武大臣,去北地视察边塞情况。

    当时跟在身边的还有中郎署长冯唐。

    中郎署长相当于皇上的秘书长。

    在行宫休息的时候,文帝和冯唐谈到了廉颇和李牧。

    冯唐的爷爷是赵国人,冯唐从小生活在赵国,常听爷爷讲廉颇和李牧的故事。

    此二人是赵国名将。

    廉颇为赵国征战数十年,破齐败燕,守卫长平,战功卓着。

    他与白起、王翦、李牧并称为战国“四大名将”。

    李牧与廉颇齐名,破秦,击败匈奴军队,被称为赵国的中流砥柱……

    冯唐对廉颇、李牧二人战绩了如指掌,讲起来绘声绘色。

    文帝听得入了神,最后叹了一口气,无不遗憾说道:

    “如果我有廉颇、李牧两位名将,还用担心匈奴侵犯吗?”

    冯唐悠悠看了文帝一眼,回怼道:“即便有廉颇和李牧,您也不用。”

    文帝一愣。

    “为何这样说我?”

    “皇上,不是我说您,明摆的事。”

    当着文武大臣一群人,冯唐让文帝下不了台。

    “滚!看到你我就来气。”

    特么唠嗑惹出一肚子气,文帝生气赶走了冯唐~~~

    过了两天,文帝气也消了,想起冯唐说的那些话,觉得话里有话。

    “来人,把冯唐给我叫来。”

    文帝要当面问问冯唐。

    “皇上,有何事宣臣到来?”冯唐跪在地上道。

    文帝心里话,“老狐狸揣着明白装糊涂,妈滴!你心中没个数吗?”

    “冯唐,你说我不用廉颇、李牧这样的名将,理由何在?”

    “皇上,臣从小就知道‘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。”

    冯唐解释说,“将军在外说了算,不必事事汇报,君王也不怀疑将军在外做了什么,如此才能发挥出将军的作用。”

    “冯唐,你有话直说行不?别拐弯抹角的!”

    文帝不耐烦道。

    “皇上,您眼前就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,您却把这个人关了起来,这就是我认为您不用廉颇和李牧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是谁?”文帝追问冯唐。

    “云中郡守魏尚,他就是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!”

    文帝一听低下了头~~~

    魏尚,陕西兴平县人,时任云中郡守。

    云中郡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。

    魏尚是员虎将,训练军队有一套,士兵都听他的指挥,指哪打哪!

    难能可贵的是,魏尚爱兵如子,他常常把自己的薪水花在士兵伙食上,三天一宰羊,五天一屠牛,

    按他的话说,士兵吃饱肚子才能勇猛杀敌。

    每逢打仗,魏尚都是身先士卒,所以匈奴将领都不敢和他交手。

    匈奴军队都避开云中郡进犯中原。

    就因为一次魏尚记错了数目,多上报了六颗人头,就被撤职关进了监狱。

    当时汉朝效仿秦军“以人头记功”,对人头数目要求很严。

    如今冯唐为魏尚鸣冤叫屈,故意激惹文帝生气,目的就是要文帝不要计较小事。

    冯唐上谏文帝道:“皇上制定的封赏不足,惩罚却很严苛。

    即便廉颇、李牧在世,也不能发挥出能力。”

    文帝虚心接受批评,命冯唐持赦免令接回了魏尚,官复原职并赏金万斤~~~

    冯唐做郎中署长一直干到了九十多岁。

    到汉武帝刘彻时,想起重用他,结果冯唐老的走不动了,只好起用他的儿子冯遂。

    到后来有了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一说。

    不是冯唐易老,实在是文帝爷仨忘了冯唐。喜欢汉朝兴衰史请大家收藏:

第114章 竟敢欺骗皇上的望气大师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