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汉朝兴衰史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6章 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吴太子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nbsp;  “皇上,吴王刘濞是高祖大哥刘仲之子,刘仲如今葬在泾阳县西北仲山上,

    何不将刘贤葬在他爷爷刘仲身边?”

    张释之考虑到刘濞肯定不算完,一定会闹事,干脆把刘贤下葬在长安,省去许多麻烦。

    文帝一心想眼不见心不烦,打发走了事。坚持让李太傅把尸体弄走。

    李太傅能有什么办法?他不敢违抗皇命,抽泣着载上刘贤的尸体就往回走。

    “刘贤来时好好的,人回不去了。

    那时还没有火葬,假如实行火葬,刘贤就变成一堆灰了!

    “——哈哈。”

    父子情深,母子连心,刘贤被砸死那天,吴王刘濞眼皮突然一个劲跳个不停。

    “今儿是咋了?左眼皮跳个不停,是不是要出事。”刘濞心神不宁。

    “王爷,王爷,大事不好,太子被太子刘启砸死了!”太傅派来提前报信的人禀报道。

    当时刘濞不相信这是真的。不停问长安来的人,“你亲眼看到的吗?”

    “王爷,这事能瞎说吗?李太傅正带着太子尸体往回赶呢。”

    得到了儿子的死讯,刘濞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。

    “儿啊,好冤啊!为父这就为你报仇!”

    刘濞一怒之下要发兵长安。

    “刘恒啊刘恒,你的儿子是太子,我的儿子也是太子,我要让你儿子一命赔一命!”

    这时刘濞的门客曹生谏言道:

    “吴王息怒,现在举事无疑以卵击石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!等机会来临再为太子报仇不迟。”

    刘濞止住悲声,想想门客说的有道理。

    目前吴国虽富强,但凭一国之力无法撼动大汉。

    现实让刘濞冷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哼!休想一推了之!来人,去拦截往回走的棺材,送回长安,停丧在未央宫!”

    士卒刚要出发,刘濞写了一封信,要他把信交给文帝。

    信的内容有这样一句话:“天下都是刘家的,刘贤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,何必送回?”

    显然刘濞对文帝充满了怨恨!

    以后的“七国之乱”,带头的就是吴王刘濞,“削藩和为儿子报仇”是七国之乱的导火索。

    此后刘濞更加不回朝面见文帝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转眼一年过去了,文帝后元六年,中郎将袁盎,因为耿直和不讲情面,得罪了许多朝中大臣,

    眼见袁盎在朝中待不下去了,文帝就外放他到地方任职。

    袁盎先是任陇西都尉,后调任齐国丞相,没过多久,又调任吴国丞相。

    在袁盎上任吴相时,他的外甥袁种道:

    “舅舅,吴王刘濞在江苏一带经营多年,国富民强势力强大。

    如今又和文帝有嫌隙,你去后千万小心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事我都知道,我该如何做呢?”袁盎忧心忡忡问。

    聪明的袁盎也有发愁的时候。

    “舅舅,你去吴国后,只管每日饮酒喝茶就行了,南方潮湿,喝凉茶败败火,喝酒消消愁,

    千万别去管刘濞的任何事,这样舅舅就能躲过刺客的暗杀。”

    袁种为舅舅出谋划策。

    “外甥,我去吴国任职,总得有点事情去做吧?总不能喝酒饮茶混日子吧。”

    “舅舅,你只管劝说刘濞不要造反,坚持每天向他灌输,一笔写不出两个刘来的观念就行了……”

    冤种自信满满叮嘱舅舅。

    去了吴国,袁盎采取外甥的办法,除了喝酒喝茶就是上政治课:“吴王,天下姓刘的是一家……”

    还别说,这招挺好使,刘濞很感激袁盎的教导,一高兴就赐给了袁盎“金万斤”。

    反正刘濞不缺钱,你想想看,刘濞家中有矿有银行,这点赏赐岂不是毛毛雨?喜欢汉朝兴衰史请大家收藏:

第116章 太子刘启一棋盘砸死吴太子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