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汉朝兴衰史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83章 与匈奴交恶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王莽实行币制改革,接连三次失败,带来的恶果是民不聊生。

    货币混乱,造成经济崩溃,私铸钱币,土地兼并现象严重,阶级矛盾异常尖锐。

    大司徒王寻心中很着急。西汉末年,大司徒的职位相当于丞相。

    他不顾前两天崴了脚的痛,匆匆忙忙来央宫前殿,拜见王莽。

    “王司徒,有事吗?”

    “皇上,情况十分不妙。百姓流离失所,经济几乎崩溃,毫不讳言,再这样下去,百姓要造反了。”

    “司徒,不会吧,新朝新气象,不要危言耸听!”王莽不以为然。

    “皇上,我听说湖北,山东一带饥民聚集,不可不防民变啊!”

    “王司徒,如何改变不利局面呢?提出问题,要解决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,为今之计,就是转移尖锐的阶级矛盾,最好的办法是对外扩张。”

    历朝历代,在社会矛盾无法化解的情况下,打仗是最好的办法,可以凝聚人心。

    王莽一听冷笑道,王司徒,你这是把朕放在火上烤,朕凝聚谁的人心?

    朝廷没钱,还特么打仗,你脑子被驴踢了吧?

    王寻被呵斥而退。

    王莽认为,只有改革币制才能缓解经济危机,

    只要货币稳定下来,所有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始建国五年,公元14年,王莽再次出手了。

    他大刀阔斧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。

    为防止民间不法商人私铸货币,他引入了一些非常复杂的货币形式。

    如黄金币、白金币、赤金币等。

    发行完毕,王莽打算试水半年,看效果如何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面对地方纷纷上奏的折子,官员们知道各地情况很糟糕,朝中大臣开始质疑王莽的能力,聚在一起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“哥几个,新朝改革怎么接连失败?是不是符命失灵了?”

    “谁说不是呢!三次货币改革都以失败告终。新朝合法性值得怀疑。”

    大臣们的议论,就被御史大夫王骏和“二杆子”陈饶听到了。

    二杆子陈饶,是御史大夫王骏提拔上来的人,属于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。

    “王大人,臣子们私下议论皇上,这是死罪,最大的危险来自于怀疑,这不是好兆头,应该汇报给皇上。”

    “所言极是,你我这就进宫上奏这件事,防患于未然。”

    二人不敢怠慢,进宫禀报。

    “皇上,风起于青萍之末,防微杜渐,人言可畏啊,一些大臣在背后非议皇上,不得不防。”王骏忧虑道。

    王骏是前谏议大夫王吉之子。他多次出使匈奴,是王莽手下的外交家。

    “皇上,这时候要凝聚群臣的向心力。维护新朝的权威!”

    二杆子陈饶说道。

    “真有此事?前两天,大司徒说各地有流民聚集现象,我还不信。

    两位爱卿,如何才能收拢群臣向心力呢?”

    “皇上,何不改革官制,恢复西周官僚制度。西周制度是最优秀的。”

    王骏出主意道。

    “对对,遵照符命改革官制,把那些说皇上坏话的官员罢职。”

    二杆子陈饶道。

    王骏白了二杆子一眼,

    “改革官制不是官报私仇,是为了节源开流,用少的薪水支撑住官僚体系。不要误导皇上。”

    王骏知道国库空虚,适时献上自己的建议。

    王莽马上领会了其中意思,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其实即便王骏不提这件事,王莽也在筹划这项改制,既然王骏提了出来,王莽把这项改革往前提了一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王莽改革官制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,从朝廷到藩国,他都要进行拉网式除旧布新。

    他依照儒家经典,仿照西周官制,对新朝进行改革。

    王莽有一定的儒家知识,但谈不上精通,他最大的缺点是“食古不化”,照搬照抄西周制度,不结合实际情况。

    比如将大司徒改为羲和,后又改为更始。

    将大司空改为纳言,后改为秩宗。

    将大司马改为司允,后改为太尉,将地方太守改为大尹,太常改为宗正等等。

    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官职,比如大司马司允,大司徒司直等等。

    王莽还依照古籍,更改官员的俸禄,并根据西周制度,封了五等诸侯,共796人,附庸1511人

第283章 与匈奴交恶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