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唐: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79章 亲眼所见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一旁的伍良夜赶忙又摆上四个马扎,李复带着孩子们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小桃从马车上拿下了水囊,这是专门洗手用的水。

    洗过手擦干净后,小桃又将马车上的其他吃食都拿了下来,给他们递上装着凉白开的水囊。

    李复接过,拔开塞子,一口气灌下去好几大口。

    三个孩子也抱着水囊“吨吨吨”。

    喝完水,李复和三个孩子都发出了畅快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舒坦。”李复打了个水嗝。

    田地里的老伯还在带着家人继续劳作,炎炎夏日,庄户们最盼望的,就是能够来一场合适的雨水了。

    不要太大,太大容易涝,也不要太小,太小了地都浇不透。

    一场合适的雨水,能够省去他们许多麻烦。

    “累啊,比起种地,还是读书更舒坦。”李复感慨说道:“吃不了读书的苦,就得吃种地的苦,总之,人生万般皆苦,唯有苦中作乐啊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因为种地,便让泾阳王殿下发出这等感慨?”陆德明笑问道。

    “如何不感慨,陆博士今年七十了,您知道在地里带着一大家子干活的那位老伯多大岁数了吗?”李复问道:“他七十有二了,比您还大两岁呢。”

    陆德明震惊了,他嘴巴微张,怔怔的看着李复。

    在陆德明的眼里,古稀之年,那是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.......

    “但是地里活不能没人干啊,虽然入了夏,但是挺长时间没下雨了,庄稼想要有好收成,这个时候就不能缺了水,一家人只能起早贪黑的干活。”李复说道。

    随后,他看向李承乾。

    “承乾,你知道,一亩地,能产多少粮食吗?”

    李承乾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这块田,一亩地,产量在一石五斗到两石之间。”李复说道:“去年没有水渠,但是收成还算不错,产了一石七斗,如今有了水渠,浇地也比较方便了,加上今年春天雨水也不错,估摸着,能有两石左右吧。”

    “两石,已经算是丰收了。”李复感慨。

    “两石?!”李承乾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如此辛苦,一亩地,两石?

    此时此刻,李承乾再想起李复说的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,便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理解了。

    “没错,两石,如此,你对田亩之间的事情,便知晓一二了。”李复说道:“知晓的事情多了,自己做到心中有数,将来,谗佞之人,便蒙蔽不了你,所以,承乾,你要学的,要体验的东西,有许多,当然,许多东西你只需了解,无须精通,你的课业,会比弟弟妹妹们重很多,因为未来你肩膀上的担子会更重一些。”

    李承乾神色认真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好了,劳动结束,不要谈论这么沉重的话题了,今天出来,接下来就好好吃喝玩乐吧,该用功的时候用功,该休息的时候就放心休息。”李复一边说着一边将糕点递给三个孩子:“来,吃点东西,补充一下体力。”

    陆德明看着李复和三个孩子互动,心里在琢磨,得上奏陛下,让太子殿下,多一位老师了。

   &nbs

第379章 亲眼所见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