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71章 不胜则散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出兵?

    还是不出兵?

    荥阳城内,徐荣还在犹豫不决,而吕布追着赵云来到了敖仓…..

    敖仓守将是原本皇甫嵩麾下长史梁衍,这是一名沙场老将。

    吕布来到敖仓城下,要求梁衍即刻出兵痛击东渡联军,梁衍没有理会吕布,他只听军令,可不会听吕布咋咋呼呼。

    吕布一见梁衍根本不鸟他,怒气填胸,戟指城头,发誓他日必要弄死梁衍。

    梁衍无视吕布威胁,干脆回到城中,眼不见为净。

    这令吕布更怒,可吕布也只能在城下干吼,拿梁衍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    吕布在敖仓这一停留,赵云早跑远了,又绕回了陇城一带。

    而另外一边,典韦引着侯成跑到管城一带,侯成知典韦勇武,不敢追太深,领着兵骑回返。

    当吕布回头杀到陇城一带时,鸿沟渡口数万大军已严阵以待。

    吕布虽然头铁,但也不敢一股脑冲进去…..

    毕竟数千人扎入数万人之中,还是很危险的。

    而且,赵云还有两千骑兵环视在侧,一旦他向诸侯联军发起冲锋,赵云必定趁他深陷数万联军之中时,攻他后背。

    所以,吕布急忙派人催促徐荣尽起大军杀来,痛击东遁联军。

    但另一边,犹豫很久的徐荣,还是抵御了这巨大的诱惑,不同意出兵。

    徐荣不出兵,吕布只能眼睁睁看着联军东渡,这令他愤怒到极点,大骂徐荣无胆匹夫!

    联军东渡后,没有在鸿沟停留,快速向东撤退。

    这时,徐荣都有点后悔了,难道联军真要散伙了?

    这也太突然了吧?

    联军一路撤到荥阳以东两百里外的原武城,才刹住脚。

    这下吕布爆发了,眼看要到手的大功,眼看就要报仇了,却因为徐荣畏首畏尾,白白错过了。

    吕布愤念难平,急忙传书董卓,告徐荣的状。

    坐镇雒阳的董卓听闻徐荣错失良机,非常生气,就要将徐荣撤职。

    不过,李儒劝住了董卓,李儒认为徐荣抵御联军有功,理应赏赐,哪有处罚的道理。

    但是董卓还是不满意,认为徐荣错失良机。

    同时,赵云在伏羲山的驻军,在联军东渡那晚,也一并撤走了!

    而且,也没有在密县停留,绕道新郑,直接撤到中牟。

    一时间,整个荥阳一带,联军是撤干净了。

    这时,已经是六月,这一个月,联军都在撤退,都在退步,一副要散伙的架势。

    负责京南战事的袁术,一听京东九镇诸侯都撤退了,他也要撤,退回了鲁阳。

    驻军颍川北部阳城的张超、张扬二人,也慌忙撤军。

    这一下,局势回到了年初,让天下人,以及董卓都懵了,这到底怎么回事?

    关东联军确定要散伙了吗?

    ………….

    中牟城。

    赵云麾下一万五千兵马驻扎在城中,就在刚才,他收到一个喜讯,怀胎十月的何婉,在野王城为他诞下一女。

    何婉给他写了亲笔信,在信中何婉给女儿取名:赵念,询问赵云的意见。

    赵云非常激动,他有两子,如今得一长女,自然应允何婉给女儿取的名字。

    这个念字,赵云已经猜到有两个意思,第一层意思,是表达何婉母女俩在野王城对他的思念;还有一层意思,应该是何婉对刘辩的怀念。

    这一刻,赵云不想打仗了,从去年南下到现在,马上就快一年了,虽然偶尔有收到妻子甄姜的传信,可他还是归心似箭。

    赵云将手中的书信,看了又看,喜不自禁。

    这时,贾诩来了,对他躬身一礼,在侧席落座。

    “文和,这场伐董之战,没有结果,我不想打了!”

    赵云说出了心里话,伐董本就是野心家割据的契机,只要参与伐董,回到自己地盘后,就可以名正言顺自立一方。

    因为我们都不承认董卓把控的朝廷,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听朝廷的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谁还会在伐董一事上真正出力?

    所以,伐董注定没有结果,最终只会是分崩离析。

    而且,正史上的诸侯伐董,也是一场虎头蛇尾,贻笑后世的闹剧而已。

    而今,一旦退出战场,赵云真不想打了,厌战了!

    况且,就算攻入雒阳,杀了董卓又能怎么样?难道他真要匡扶汉室吗?

    他之前就对贾诩说过,他传檄天下伐董,就是为了正名,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割据理由。

    如今,伐董之战已经打了,也表明了他与董卓的对立性,那么赵云就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义了。

    “主公下决定了?”

 

第271章 不胜则散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