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97章 制衡的恩科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而没什么归属,是个‘野党。

    不过朱允炆正需要拉拢一些没有根脚的官员,好为自己做事。

    “至于这个出卷人...”

    当年朱允炆可是亲手偷过皇爷爷的试题,虽然最终失败,但他也十分清楚试题的重要。

    尤其是这个出题人。

    “朕以为,既然这次恩科是先生提出来的,一事不劳二主,不妨就由恩师来出题?”

    方孝儒也不推辞:“臣,谢陛下信任!”

    说完他直接起身面向百官:“为防试题泄出,吾即日起搬入东宫暂居,谢绝一切往来,直至登榜结束。”

    百官抱拳拱手:“先生高义。”

    若是以往,百官可能会想办法去弄试题,或者在贡院想办法动动手脚。

    可这次他们几乎没这个心思。

    是他们的人品变得高洁了?

    扯呢。

    这还要归功于方孝儒提出的《保举法》。

    保举法说白了就是唐朝的投行卷和宋朝的荐举制,说白了就是让官员自行推举官员。

    那还有说的?

    这各家还不赶紧把自己家的人往朝廷里塞?

    仅仅一年时间,搞得官位都有些不够用了。

    就在各家头疼的时候,‘方大善人又出手了——升官、加官位!

    六部尚书都那么辛苦了,怎么才三品啊?

    直接正一品!

    各地布政使?

    不要客气,二品官职都拿去!

    从上至下,原级官员的品俸统统上调,随之一同上调的还有俸禄。

    原本的官员升级了,那多出来候缺的官员怎么办?

    一个字——加!

    六部在左右侍郎之下,又增加了左右侍中的职务。

    还有御史台的什么佥都御史,只要能想到的,那就统统安排上,也不管职能会不会重叠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现在朝堂上朝的大臣几乎多了一倍,原本能站在奉天殿的一些臣子,现在只能委委屈屈的站在门外。

    要不是皇爷爷留下遗训‘官不修衙,朱允炆都想重修奉天殿了。

    在方孝儒的帮助下,家里的子弟都有地方安排,这些士族出身的官员对科举自然没那么热心。

    正因为方孝儒的‘无心插柳之举,却让这一届的恩科变得公正了许多。

    只是这个公正,却未必是好事。

    安排完恩科的事,朱允炆正准备宣布散朝,翟善忽然站了出来:“陛下,臣有事起奏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奇怪的看了他一眼,点点头:“翟爱卿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臣要说的还是平叛的事。”

    “说吧。”

    翟善看了一眼一脸懵逼的齐泰,微微一笑:“臣以为长兴侯赶到真定府后,为防一军二主,不如让李景隆的东军撤离。”

    齐泰更加莫名其妙了。

    这翟善莫不是疯了?

    两军会合后,朱棣叛军一战可下,这泼天的功劳不要了?

    翟善却有更深的心思。

    朱棣人在真定,大军也在真定,那北平必然疏于防守。

    李景隆虽然损失了数万士卒,但元气未损。

    而现在的北平城,城墙失修,仅有朱高炽带着一万大军守卫,一旦拿下...

    和收复真定北线、保定的功劳比起来,一战收复北平,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滔天之功!

    “陛下,臣以为长兴侯可坐镇真定,与燕王正面交锋,即便不胜,也能将之拖在真定一线,

    而李景隆的东军,则可以撤出真定,绕行河间府,直取北平!”喜欢大明: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请大家收藏:

第497章 制衡的恩科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