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二十章 人力充足[1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刘承宗上次睡在房间里,可能已经是十个月前了,又回到最安全的环境,心神放松之下居然难得睡了个懒觉,中午才醒。
由于同父亲的谈话让他意识到一家人今后注定聚少离多,他寻思今天就啥事都不干了,在俱尔湾好好陪陪父母。
结果非常尴尬地发现,父母并不需要他陪,一觉睡醒城里静悄悄的,像没人一样。
他走出到府邸门口,对站岗的护兵问道:“天宝,我大呢?”
守在府邸门口的护兵叫天宝,也是陕北人,不过从前是左光先的兵,到西宁进了他的军队就去了练兵营,在南边打仗立功才调进护兵队。
天宝说:“老太爷天没亮就出门了,棉甲钵胄雁翎刀手铳,带了俩亲随出门,还以为是祖将军呢,只吩咐小的热好水。”
刘承宗挠着脑袋,满脸疑惑:“干啥去了?”
“带书院生员在城外操练,舞刀射箭骑马放铳,回宅子洗澡吃饭,说去书院给生员上早课去了。”
刘承宗抹抹脸,老爹这兴趣爱好越发弃文从武了,身体好是好现象,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问道:“那我娘呢?”
“老夫人上午也出门了,带七八个年轻女子,叫上樊管队去俱尔湾市场了,说要让百工局给樊管队打几件首饰,量几套表里衣裳。”
刘承宗的懒腰伸到一半定住:“我娘带三郎打首饰去了?那七八个女子都谁啊,也不带几个护兵。。”
“这小的就不知道了,不过好像都是大帅的老人儿。”护兵摇头道:“听人说有杨知府的夫人、曹总兵的夫人, 还听见老夫人喊两个女子叫白娘、云娘。”
是曹嫂子、白柳溪和云交月。
曹嫂子想当年是压寨夫人,弓马娴熟;白柳溪云交月也有武艺在身, 小金瓜敲人脑瓜子可利索了, 再加上南征北战随身两支手铳的樊三郎, 这个阵容能把一座府城搅得不得安宁。
刘承宗放心了,边往府邸里面走, 就听天宝道:“大帅,还有祖将军,今天早上已经带陈土司回西宁了, 安排陈土司镇守八角城的事。”
“知道了,我去洗洗,让弟兄们好好歇两天,你挑几个人把马牵了在街上等我,去军器局。”
其实这座新修的城池, 在刘承宗眼中到处都是破绽。
城墙的高度和厚度比例不够合理, 整体修得四四方方没考虑到射击死角, 城门的位置与方向谈不上歪门斜道。
除包裹半城青砖之外, 几乎就是一座和平年代建造的县城, 或者说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方阵。
但这也没什么好苛责的,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既有攻城拔寨的经历、也有修筑城寨的经验。
更不可能指望老爹像他一样,看见一座城就不由自主地思索该如何攻破。
实际上即使有这种思维对这座城来说也啥屁用, 真指望在俱尔湾守城,只能说明整个青海的防御体系全被攻破,没能力组织野战反击。
刘承宗没急着出城, 只是站上城头向西望去,端起望远镜远远瞭望繁华的俱尔湾市场。
虽然没了蒙古贵族客户, 但短时间里, 因为上万南征将士的回还,俱尔湾市场也很难快速衰败。
刘承宗给追随自己的士兵发下了总额十六万两的赏银,整个环湖地带的休假军士用战马和马车堵住了河谷,人们携带成包的金银兑换成大把狮子票, 在市场肆意采购。
这种繁荣景象还会持续很久。
在军器局, 刘承宗没让人报信,只是自己带护兵在作坊院中往来探视,直到逛了大半个军器局,师成我和何信才得到消息, 匆忙赶来参见。
俩人惊讶于刘承宗回来次日就到访军器局,都以为出了什么大事, 哪儿知道见着刘承宗才发现大帅在观摩匠人打铁炼钢。
“军器局一年能产多少军备?”
师成我对答如流:“回大帅,因俱尔湾出售占用匠人工时,军器局一年定例九百六十副。”
“不少,去衙门。”
刘承宗点头对这个数字予以肯定,让军器局官员带自己去衙门,道:“边走边说,每副军备都有什么?”
这次师成我看向何信,何信道:“回大帅,一副军备有兵衣两表里、钵胄一,有啥穿啥、有啥用啥。
他们可怜的制造能力、遥远的二府距离,让元帅府军队远没有达到造啥用啥的条件。
兵衣是夏冬内外两身,内衣为土黄色交领右衽中衣中裤;外衣为有牛皮加强胸、背、裆、腿、臂部防护的长至小腿的棉袄与棉裤,配宽幅腰带两条、行缠两副、皮靴一双。
铠甲则是以一件以铜焊工艺连接的半袖铁锁子甲为主,做工上乘;配皮垫铁护胫与护臂一副。
看兵衣的时候刘承宗还比较高兴,能看出元帅府的毛皮富裕,但是等他看见铠甲就不太满意了,指着锁子甲问道:“这,是什么意思?”
刘承宗寻思,我的军器局就把我的士兵当成杂兵了呗,都穿着这玩意就上战场了。
平心而论焊接好的锁子甲并不差,但刘承宗觉得这套铠甲缺不少东西,冬衣和锁子甲搭配是极好的重兵内衬,但外甲呢?没有外甲。
不能说所有人都是轻步兵吧。
以至于刘承宗对腰刀、长矛、盾牌和鸟铳直
第三百二十章 人力充足[1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