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九十九节 全县剿匪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妙书阁]https://m.miaoshuge.info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期掩盖匿踪的,最后还是让他跑回抱庞山去了,竟不能全功!真是遗憾啊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么说黄老爷还是位急公好义的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自然,自然,”王兆敏隐约已经知道澳洲人想在本地扎根,但是黄家寨的乡勇是吴县令唯一可以依靠的一支力量,不能让澳洲人以剿匪的名义拉过去或者消耗掉,“可惜黄老爷上次受了伤,身体一直不好。剿匪的事情,怕是帮不上忙了。”

    罗铎不置可否,只是点头而已。

    “……根据情报,党那门匪伙,主要盘踞在临儋交界的抱庞山地区,这是他们的老营。”罗铎拿着一根教鞭,指点着地图做介绍,“寨子里的匪伙,常年有三百人以上。有火器。”

    下面的军官们聚精会神的看着地图上的标记。罗铎继续道:“但是他们的根据地是在加来、美台交界的‘十三村地区,不管是补给还是人员,都从这一带获得补充。一旦有事,就能从这里再拉起四五百人的队伍。”

    人群中发出一阵小声的议论。有人提了出来:“这不等于是洪洞县里无好人,这一地区的丁壮都有当土匪的嫌疑了?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。”罗铎点点头,“党那门匪伙对这一地区视为自己的禁脔,自己从不祸害,而且也不许其他匪祸侵扰,很得人心。”

    “等于是割据势力了!”

    “不,还谈不上割据,按照王师爷的说法,‘十三村地区的税赋是从来不少交的。只是县里没什么好处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其实党那门的思路和我们差不多,正赋一文不少,浮收一文没有。有枪杆子做后台,县里拿他们无可奈何。”

    “这次开政协会议,‘十三村地区来参加会议了吗?”何鸣问。

    罗铎说:“都来过。我查了会议上的相关记录,代表们没有发言,基本就是随大流而已。征粮、派差、派联络员全部都应承做到。”

    “党那门很懂斗争策略么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。”罗铎很谨慎的回答道,“在斗争的策略上,很有些思路。”

    “党那门团伙多数是穷苦百姓,他自己也是受迫害的穷人出身。又知道‘打富不打穷,应该算是有革命觉悟的。”有人说了,“其实定性他们是土匪不对吧?应该是自发的农民反抗组织。我们可以争取啊。”

    “不扰民是相对的。”罗铎说,“只是十三村地区稍好,但是其他地方侵扰很的很厉害。”诸如抢劫、杀人、绑票、强抢民女之类的事情,这个土匪团伙一样不少全都干过。祸害的也不止是富人,穷人一样倒霉。非要说成什么“农民反抗”或者“起义”,就是在自欺欺人。

    何鸣解释说:“剿匪指挥部之所以选择拿他们第一个开刀,一是他们的势力最大,打掉有敲山震虎的作用;二是这伙人民愤极大。我们师出有名。”

    罗铎接着说,“‘十三村地方上,这个匪伙有二个重要党羽带着二三十人常驻以控制局面,头目名叫忻那日、王五术。”

    “忻那日和王五术,是党那门手下的四大天王里的两个。”王兆敏对罗铎说道,“所谓的四大天王,不过是凑数罢了,但是这这两个人不可小觑。”

    忻那日自小就是游手好闲之辈,成年之后因为好逸恶劳,巴结上了县衙里的“快手”,当了一个“做公得”。“做公得”并不是县衙里的正式衙役,类似编外的“临时工”,收入全凭各种陋规和敲诈勒索。衙役不便出面的非法勾当就由这些人出面。万一出了事情就由这些人出动一二个步兵营,就算上千人的部队在山里搜山,土匪也很容易躲过去。在山里呆久了,给养运不进去,大部队不能久居山区。时间久了,部队只能撤退。过去土匪对付官军围剿,历来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――屡试不爽。

    第一步兵团团属猎兵连一排排长杨增正在山间行军,晚春的林间十分的闷热。汗水已经浸透了军服。他肩膀上背着心爱的步枪,身上还带着二百发子弹。

    他的身后,跟随着自己的猎兵排,然后是一门山地榴弹炮和它的全部家当:炮弹、火药、跑刷等等,这些七零八碎的装备全部由人来运送,整整用了四十名“教育兵”――还没有正式授予列兵军衔,正在受训的士兵。在他们之后,是一一个步兵连,然后又是一百多名教育兵,背着大量的辎重装备。名为“军工”实际就是席亚洲搞得“代畜输卒”,新兵派不上太大用处,背东西总是可以的。殿后的则是工兵排,由工兵连连长潘达亲自带领。

    (未完待续)

    /0/33/19014

第九十九节 全县剿匪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